当前位置:首页 > 房价数据 > 成都房价

成都居住区域的鄙视链,住三环内的看不起三环外的

2021-03-08 20:20:32

成都居住区域的鄙视链,住三环内的看不起三环外的。

之前看过一篇文章的留言,大概意思就是:

我们成都人不认为三环外还是成都,现在买到高新区、天府新区的都是以前的外地人。

我们住成都三环内的有烟火气息,这才是成都。

一环路,二环路附近还有很多一万多的房子,我身份证51010开头的,我不得去三环外。你们这些人为什么非要去买高新南区,天府新区三四万的房子呢?是不是人傻啊。

但是这些能拿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去三环外买房的人,真的是傻吗?

成都的一环到三环,确实还是有很多一万出头的房子,有些老小区还有几千块的。

我还有不少成都的同学住在成都的一环内。九几年的时候,我住在太升南路旁边的内姜街,这也算是成都比较中心的区域了吧,现在还有朋友居住在那边的,房子有点老了,每次我过去停车也是比较恼火的事情,所以我一般不敢开车过去。

七八年前我们在班级群里聊天的时候,一些同学买去了大源、金融城、攀成钢、中坝、天府新区等地方的时候,不少人也来嘲笑他们。这么远的地方,你们买过去做什么。要交通没交通,要配套没配套,城里不住,为什么要跑去住这么远的地方。

结果呢?现在才有人觉得错过了。当年我买到了高新南区,一个同学在群里说,你买那么远的地方,剑兰大道两边看过去周边人都没有,以后绝对就是一个鬼城。

当时我还跟他在群里吵了一架,我说是不是鬼城,你可以自己实地来看看吧。

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区域房价差,就能靠几个人随便吹吹房价就能上涨?难道买到这些高价区域的人都是傻的?真的就是一些人口中说的人傻钱多。

他也许就是工作生活需要在这个安家,也许就是看好了这个区域的发展。

现在的情况是有些人其实是已经承受不起高新和天府那么高的房价,同时内心又不愿意接受一些区域没落的事实,所以只有发泄下,只要一说到高新区:没有老成都的味道了、都是外地人、堵车堵死、买菜都不方便。

还有人说,买到这些地方的都是以前买不起城区的人,都是外地人,都是211(很多本地人喜欢用这个来洗刷外地人)。

我有一个同学,家住二环路抚琴那边老小区,也是一直在群里说,我才不会去三环外看房子,我觉得住老小区挺好的!其实他自己不想住环境好的小区吗?真的是不想买吗?其实很多人都想。

但是现在高新,天新这边的房子确实也不是随随便便买得起了。如果在城市发展的初期没享受到城市发展的这个红利,错过就是错过了。

就跟上海当年部分土著嘲笑去买浦东新区的一样,现在后悔了吗。

我们都说老城区有烟火气,老城区居住舒服,不堵车,配套好,房价低,生活成本便宜。

但是随着城市中心的偏移,老城区部分区域的没落也是个事实。

只不过,无论房子如何老旧,家是可以经营好的。房子买在那里,居住在那里,自己觉得舒服就行了,住三环内的别看不起三环外的,三环外的也不用看不起三环内的。

能改善就改善,不愿意改善就不改善。哪怕就是老房子有什么,自己的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,让自己住得舒舒服服,也一样美滋滋。

21条评论

我就喜欢老城区的感觉,新区再怎么高大上我也不喜欢!没有老成都的韵味

现在成都省的三环内大部份都不是成都人了

事实上三环内现在都属于郊区了

春熙路这地方不可能没落,百年春熙路这可不是开玩笑的。地铁这东西在成都来说,以后越来越是个尝态。因为成都地铁发展很太厉害了,无论老区新区,地铁都有很近的。

不会啊,我在南门上班,我走路过去20分钟,孩子上学走路5分钟,我为啥要去买三环内。 还有,你能看懂部分区域没落的意思吗?

我觉得无所谓啊,自己想住哪儿就往哪儿去,像我住惯了城里面,天府新区那些一年难得去一次,各有各的好

我已买锦江的老破小,挨着春熙路几百米,还带学区,地铁站就在旁边,那是真的香。说城市中心偏移是不可能的,现在的浦东只有市中心一半的价格,成都的高新区价格上涨,符合经济规律,天府新区就……

其实刚好相反,现在是高新,天府新区看不起老城区的多。 不仅是网上,现实中也有很多人这样说,老城区环境差,老城区房子旧,而且很多人拿老破小说事,老破小大部分才1万多,老城区衰落了。 就像你说的一样,你觉得这种比较公平吗?用老城区2-30年的老房子,去比较高新区天府新区的新房,次新房,然后来说明老城区衰落了?

不对呀,我就住三环外,我在三环内的房租给外来人员了,他会瞧不起我吗?

老区的新房子你买不起吧。新区有大医院吗?有好学校吗?除了有很多写字楼和商业街有啥啊

我在浣花溪旁边有两套洋房,价格不会比你所谓南门的低,而且我在南门三环外也有房,论居住舒适型,南门远远赶不上浣花溪这边,南门的房子我都租给外来户,我自己住这边。

萝卜青菜各有所爱。这很正常。自己满意比什么都强。我也没说一定要住外面才好啊,自己工作生活怎么方便怎么来。

Copyright 2023 gotohui.com闽ICP备08105781号-2闽公网安备3501110235048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