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年代的日本有多辉煌?1990年世界市值前十的公司中,有8家都是日本的公司,从第一名到第七名都是日本的公司,到了第八名才出现一家美国的公司IBM。1995年,绝对是日本最风光的一年,GDP总量达到美国的70%,世界500强的数量远多于美国。甚至当时的世界首富都是日本人,在福布斯评选的前两届世界富豪榜上,日本首富堤义明连续两年当选世界首富。
但是辉煌止于1995年,此后日本进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经济低迷,直到现在也看不到复兴的希望。大部分人认为,日本经济的衰落来自于美国的打压,特别是1985年签订的广场协议,更是日本经济衰败的根源。
但事实并非如此,当初签订协议的是五个国家,并非只是日本和美国,还有英法德三国。协议签订后,汇率大幅度上涨的并不只是日元,德国马克、法国法郎、英国英镑都大幅升值,而日元的升值幅度也并不是最多的。
日本此后的经济低迷,最关键的原因在于自身已经发展到极限,而且透支了未来。1995年日本的GDP总量是英法德三国之和,这的确是极为不合理的,日本经济泡沫巨大。要知道英法德三国的人口几乎是日本的2倍,经济总量跟日本相当,意味着人均只有日本的一半,这的确太夸张了。
从另一个指标上也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 ,那就是工业产值,日本工业产值从未超过美国。一个国家的发展(资源国除外),最先发展的肯定是第一产业,也就是农林牧渔,等到有了一定积累后再发展工业,用农业补贴工业,这几乎是任何一个工业国家崛起的必经之路。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,服务业才会跟上,随着经济不断发展,中低端产业被淘汰只剩下高端产业,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。
当一个国家如果内需成为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后,整个国家就进入低速平稳期,每年GDP增长1-2%,大多数发达国家就在这个区间。
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日本,1985年日本经济增长率5.23%,其中内需贡献了6%,对外收支反而拖累了1%的增长。也就是说,日本经济的增长模式,已经由出口拉动转变为内需拉动。1985年的时候日本其实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,未来的增长空间极为有限,此后十年GDP的增长都是汇率升值带来的虚假幻觉。
而中国正好相反,2010年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40%左右,但工业产值历史性地超过了美国。彼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和基建拉动,内需市场还没有引爆,经济增长潜力极大,这才是美国担忧的根源。
Copyright 2024 gotohui.com闽ICP备08105781号-11闽公网安备35011102350481号
微信小程序
微信服务号
日本拿什么超越美国呢?是人口是资源还是创新?实在想不通有谁会认为日本能超越美国,不管是80年代还是现在
人口老龄化,而且不可逆,这才是最大的教训。